[slide:title]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年会在杭州召开

发布时间:2023-11-16 来源:中国环境APP

关闭

       2023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11月11日至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相约西子湖畔,参加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2023年年会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哲学与伦理规范”学术研讨会。

       本次年会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全面总结和展示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哲学与伦理规范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何守护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环境哲学在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政治引领的过程中,注重相关交叉学科的互联互通,连接传统文化的生态底蕴积极思考,提出持续有效的对策方案,共同建构厚实有力并长久的环境哲学理论范式与伦理规范。

       对于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定位和未来发展,本次年会讨论提出了十点倡议:推进未来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成为面向哲学化发展范式的学科,成为面向广大人民的大众化学科,成为注重世界整体性和谐观念的学科,成为研究环境治理系统化的学科,成为牢固生态文明路径的实践化学科,成为不断转化不断生成的创新化学科,成为环境源于生态、融入生态、契合生态的情景化学科,成为在容纳百川的多元化学科建设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功能化学科,成为应对生态环境现实的问题导向性学科。

       会议共举行4场主旨报告、1场青年学者报告、4场分论坛与两场圆桌论坛。专家与青年学者作出90多场精彩报告。

       清华大学卢风研究员作了题为《“发展之硬”与“发展之绿”》的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绿色发展之路。北京大学徐春教授作了题为《自然环境对文明多样性的影响》的报告,提出人类的文明因地球环境的之因而得以保存。南京师范大学曹孟勤教授作了题为《从改造自然界走向改善自然界》的报告,提出用“改善”代替“改造”,善待自然。广西大学杨通进教授作了题为《认真对待动物正义:契约主义的视角》的报告,提出要有强制约束力的集体行动实现动物保护的政治转向。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教授作了题为《重塑与再造:新时代环境哲学的中国化内涵、逻辑及取向》的报告,认为新时代的环境哲学需要中国化,需要从区域化来理解全球化,实现中国化与世界化的融通。福建师范大学陈永森教授作了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主体作用》的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人的主体作用。厦门大学哲学系徐朝旭教授作了题为《唯物史观生产力范畴的生态审视》的报告,对“改造”自然进行反思,提出要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范畴审视自然。东南大学陈爱华教授作了题为《论诗意栖居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当代价值——我国古诗中的生态伦理智慧解读》的报告,从古诗中解读生态之美。

       此外,专家学者抚今追昔,回忆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以及2006年与环境伦理学两会合作共谋共建的发展历程,凝心聚力实现新时代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丹宇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曹孟勤教授,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大学杨通进教授,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杭州市委政研室一级巡视员沈金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闭幕环节由曹孟勤教授主持,陈云、华启和、汤剑波、曹顺仙教授分别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论坛综述,周国文教授做了年会总结发言,凝练阐述了本次年会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现代化的主题主线。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共同主办,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协办。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拷贝或镜像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8-2020 China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资质查询
资质申报
留  言